今年最想給孩子的ㄧ堂課:體驗「給予」的快樂與幸福
作者:袁巧玲國際行為分析師
瀏覽人次:13,5772016/03/09

在一次家庭的聚會,我們到了一間義大利餐廳吃飯, 兒子Aidan一上桌就跟我說他想要點菜單上的草莓冰琪淋派當甜 點。因為那是間家庭式的餐廳,所以點的菜大家都可以ㄧ起分享, 也因如此我們點了各式各樣的甜點準備ㄧ起享用。
好不容易等到上甜點的時刻,Aidan眼睛一亮, 緊盯著那個草莓冰淇淋派,就算是手中已有一大湯匙的冰淇淋了, 眼睛還是看著那個正在被大家一起分享的甜點,深怕被別人吃完, 還不時地說:「我還要吃,不要吃完了!」
當下我突然有一個念頭,那個念頭不是要教他如何分享、 或是教他該要懂得知足,而是讓我想要用另一種方式讓他體驗「 快樂」。
現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富裕,不論是在物質上的、精神上也是, 只要是孩子缺乏的,父母能做到的都ㄧ定盡量滿足。這種模式久了, 孩子只會把焦點放在「我沒有什麼」或是「我有___就會開心了」 ,卻沒發現,就算慾望被滿足,這種的快樂也都只是暫時性的。
自己的迷失和憂鬱
我在美國讀研究所時,曾經因為工作、課業和人際方面的壓力, 讓我得了憂鬱症,當時我很不快樂,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不吃飯也起不了床,看了心理醫生、吃了藥也沒幫助, 於是我決定回台灣休息一陣子。
我在美國讀研究所時,曾經因為工作、課業和人際方面的壓力,
回台灣的日子裡,有ㄧ次我突然發覺,自己好像不記得「快樂」 是什麼感受,完全對這個情緒ㄧ點印象也沒有。 當時只是覺得自己很不快樂, ㄧ直想辦法找方法重拾這種快樂的感覺。我看了一本書,「 快樂的密秘」,故事中給了好多不同讓人快樂的情節, 其中的內容提到一個「給予」的故事。頓時我才領悟到, 我太focus在自己沒有的事物上, 以為得到什麼才能把內心添滿、才會快樂。沒想到我錯了。
讓自己快樂的秘密
我記得在讀研究所時,曾經註冊過紐約的一個志工組織(New York Cares),當時雖然很有心去做志工,但卻因為課業重, 加上平日還要上班教小朋友,無法挪出多餘的時間來做志工。 沒想到在那次的憂鬱症、那ㄧ本書, 讓我連想到該是時候 focus 在「我可以給予別人什麼」上面了。
我記得在讀研究所時,曾經註冊過紐約的一個志工組織(New York Cares),當時雖然很有心去做志工,但卻因為課業重,
有了這想法,一從台灣回美國,接下來的那ㄧ年, 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ㄧ年。那ㄧ年,我每個星期都去做志工。 這個 New York Cares 的志工組織很厲害,他們考量到紐約客的忙錄和地區性, 所以在組織的網站上,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來服務, 配合自己的作習時間、地段,就像是「媒合」一樣, 可以輕鬆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服務項目。
那一年,我去了老人之家,陪老人們玩遊戲;到貧困家庭裡, 教孩子如何做出營養的食物;餵飽300個無家可歸的遊民、 洗了300個碗盤;陪流浪狗去認識其他流浪狗、帶他們交朋友; 還油漆了幾百台的計程車來支持癌症兒童....。做志工不只是我 在服務別人,連我自已的生命也被豐盛了! 這真是人生中多麼美好的經驗啊!
我能給孩子什麼?
常問自己,我能給孩子什麼?今年,這是我最想給孩子的一堂課: 體驗「給予」的快樂與幸福。接下來的這一年,我們將實際行動, 帶著兒子一同學習給予、付出。雖然兒子還沒滿五歲, 人生的體驗卻不嫌早,我計劃帶著他一起去做志工、一起去幫助人、一起去這其中的美好。
常問自己,我能給孩子什麼?今年,這是我最想給孩子的一堂課:
我真心覺得,物質上的、精神上的東西誰都可以給, 唯有一些東西只能自己給自己,誰都帶不走,這種快樂是無價的, 是永久不變的。寶貝兒子,媽媽希望你能擁有另一種幸福, 祝你快樂!
喜歡親子天下嚴選文章嗎?立即加入粉絲團→
作者介紹

袁巧玲國際行為分析師
袁巧玲國際行為分析師
我是袁巧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兒童行為學博士,也是國際兒童行為分析師(BCBA-D),專長是嬰幼兒發展、幼兒能力評估、早期療育、師資和家長培訓。目前是芙爾德教育中心的督導(http://www.steppingforwardedu.com),臺北市個別化早療推廣協會的理事長(http://www.twaiei.org),文大推廣部的講師,著作有:(1)關鍵七招孩子真好教,(2)親愛的小寶貝在想什麼,(3)請你跟我這樣教自閉症幼兒,(4)繪本大變身,(5)寶貝要上幼兒園了!
最重要的是我也是一個3歲兒子的媽! 我很幸運能做個全職媽媽和個職業婦女,孩子可以都帶在身邊又可以做自己熱愛的事!最高興的是能將自己所學的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孩子開心我們的感情也很緊密,真是一舉兩得啊!
歡迎加入【兒童行為專家-袁巧玲博士臉書粉絲團】